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基辛格:美国已经搞垮了4个“世界老二”,第5个将会反手干掉老大
【前言:】 美国以前的国务卿基辛格,来我们国家访问时,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美国之前已经让四个全球第二大国垮了,现在第五个,说不定会反过来把美国给比下去了!” 中国...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江南的景色是什么 > 新闻动态 > 5月15日要造1000架歼-20?美媒:歼-20开始大规模量产
5月15日要造1000架歼-20?美媒:歼-20开始大规模量产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3:00    点击次数:164

要造1000架歼-20?美媒:歼-20开始大规模量产,装备规模碾压美俄

美国智库近期披露中国歼-20隐身战斗机数量突破300架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。

作为全球第二款进入千架量级生产规划的重型隐身战机,歼-20的部署策略折射出中国空中力量建设的深层逻辑。

规模效应与战略定力

中国空军现役重型战斗机总量已逾千架,但面对广袤的国土防御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国际环境,这个数字仍显不足。

美国F-22生产线提前关闭的教训具有警示价值——当年为应对苏联威胁设计的先进战机,因战略误判导致装备规模缩水,如今美国空军正为此付出代价。

歼-20的持续量产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汲取,也是对现代战争形态的清醒认知:空中优势的维持需要足够数量支撑。

生产线的持续运转带来技术迭代红利。

相较于早期型号,换装涡扇-15发动机的歼-20S在超音速巡航、雷达反射控制等方面实现跨越。

通过保持生产节奏,中国航空工业既能分摊研发成本,又能为后续改进型号提供技术验证平台,这种滚动发展模式在F-15系列战机的成功案例中已得到验证。

装备体系的现实考量

歼-35A尚未形成完整战斗力的现状,凸显出现代战机研发的客观规律。

该型号目前使用的涡扇-21发动机虽能满足基础需求,但距理想性能仍有差距。

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往往超过机体设计,这种技术瓶颈制约着新型号快速列装。

在过渡阶段,成熟可靠的歼-20系列自然承担起战备值班重任。

美军隐身机群的规模压力不容忽视。

F-35系列超过800架的现役数量,加上持续增长的年度采购计划,形成多维度威胁。

中国空军的应对策略具有针对性:歼-20系列专注夺取制空权,未来歼-35侧重多任务执行,这种高低搭配既避免资源浪费,又形成体系化作战能力。

技术超越的实质支撑

苏-57的缓慢量产暴露出航空工业体系的差异。

俄罗斯受限于电子工业基础和产能瓶颈,其隐身战机项目推进困难。

相比之下,中国在相控阵雷达、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、高速数据链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,使歼-20在态势感知、战场协同方面建立代差优势。

这种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的叠加,正在重塑亚太地区空中力量平衡。

发动机领域的突破具有标志性意义。

涡扇-15的推力参数超越F-119发动机,不仅解决歼-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,更为后续升级预留空间。

配合智能蒙皮、分布式光学系统的应用,战机整体性能已突破传统五代机框架,向着六代机特征演进。

现代空战形态的演变推动装备建设思路转型。

歼-20机群规模的持续扩张,反映的是体系化作战思维——单机性能优势必须通过规模效应转化为战场控制力。

这种务实的发展路径,既避免重蹈美国F-22规模不足的覆辙,又为应对复杂安全挑战提供可靠保障。

航空装备的竞争本质上是国家工业实力的较量,持续稳定的生产能力与技术创新活力,才是决定空中力量走向的关键因素。